(通訊員 史豔蓉)2015年12月13日晚,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史研究》主編魏明孔研究員應邀到永利作題為《構建中國經濟史話語體系恰逢其時》的講座。講座由龔先慶院長主持,部分老師及學生聆聽了此次講座。
講座前,龔院長首先對魏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向大家介紹了魏教授。魏教授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經濟史研究》編輯部主任、常務副主編,兼任中國商業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唐史學會理事、河北大學兼職教授、西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魏教授介紹說中國經濟史是史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曆史學與理論經濟學的交叉學科和重要分支學科,也是社會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當前,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史話語體系,不但是中國經濟史學科發展的曆史必然,還将使我們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相關探讨更加深刻。中國經濟史學研究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曆程,近代以來,已經出現了兩次高潮。目前,中國經濟史越來越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其首要原因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經濟史學界的研究成果令世人矚目,形成了一些有一定影響力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系列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就整體來看,中國經濟史領域呈現了一些新特點:與現實中的社會經濟生活關系密切的問題愈來愈受到重視;在防止學術研究碎片化的同時,對經濟史問題研究精細化;計量研究、量化分析方法得到特别重視;經濟史教學和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一些中青年經濟史學工作者脫穎而出等等。
同時,魏教授指出,中國經濟史學研究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股源于西方的後現代史學思潮開始滲入大陸的中國史研究領域。有些量化研究的成果,過分追求模型,對于數據背後的深層次原因關注不夠甚至熟視無睹,背離了經濟史研究的主旨,被一些學者批評為“為模型而模型”。經濟史研究方法需要百花齊放,要根據研究對象和具體占有的史料情況,來确定采取比較合适的研究方法。學者強調,充分利用國際學術環境提供的資源并發揚我們的學術傳統,推進中國經濟史學的研究,才能在對國際主流學術做貢獻的同時在國際主流學術體系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最後,魏教授指出,在不斷向外國學習的同時,要特别注意發掘我們傳統的經濟史理論和方法,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經濟史話語體系,才能在世界學術界取得更多的話語權。曆史早就證明并将繼續證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聆聽完魏教授的講座,馬院項晨光副教授和韓美群教授就中國經濟史話語體系提出問題,魏教授一一作了解答。最後姚桂榮教授對此次講座作了總結,特别感謝魏教授給我們帶來的思想盛宴。
此次魏教授的講座,環環相扣,深入淺出,史論結合,開闊了大家的視野,對老師同學們以後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