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少鵬 黃燕強)1月17日上午8:30—12:30,應永利邀請,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何卓恩教授和武漢大學曆史學院楊國安教授就老師們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申報工作中碰到的問題舉行論證會。此次論證會在文沛樓402舉行,會議由學院龔先慶院長主持,分三個層次展開:
首先,龔先慶院長隆重介紹了何卓恩、楊國安兩位教授的學術成就以及他們在課題申報方面的豐富經驗,希望兩位專家就永利老師的項目申報書進行“耳痛的批評”,以利今後提高、完善。
接下來,何卓恩、楊國安兩位教授分别就老師們的項目申報書依次展開批評。曆史系本次論證會共有十位老師提交了項目申報書,具體情況是:趙炎才教授的“民國奢儉觀念的嬗變研究”、鄭保國副教授的“新型國際秩序下的亞太格局研究”、項晨光副教授的“《美國之音》與冷戰之研究”、覃采萍副教授的“張聞天論黨性修養的理論與實踐”、張少鵬副教授的“民國學術界對胡适《中國哲學史大綱》的批判之研究”、田勤耘副教授的“封建、井田制與儒家理想政治模式之構建研究”、董文俊博士的“20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反殖民異化思想之研究”、劉海波博士的“清代《史通》學的稀見文獻之整理與研究”、尹陽碩博士的“鄂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婦女研究”及黃燕強博士的“晚清民國的經學與子學關系之研究”。何卓恩、楊國安兩位教授主要從三個層面解難釋疑:其一,申報書的規範問題;其二,申報書所涉内容的學術問題;其三,老師現場提出的疑慮。總的看,十位老師提交的申報書有如下問題值得注意:第一,申報書書寫規範還有待細化;第二,項目題目多偏大,學術敏感性和時代敏感性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第三,項目内容所顯示的學術理念有脫離學術前沿之疑,與學界主流對話性不夠;第四,項目内容論證不夠精細,層次不清,邏輯不明。應該說,參加本次項目論證會的老師都受益匪淺、收獲滿滿。
最後,曆史系系主任項晨光副教授代表龔先慶院長及項目申請教師對何卓恩、楊國安兩位教授在百忙中抽空莅臨學院給予指導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次項目申報論證會也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