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的經典著作教育

發布者:郭夢溪發布時間:2016-04-25浏覽次數:413

 作者:陳新夏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育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至關重要。将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文本依據的經典著作滲透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可以使學生直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内容,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優良的學風和文風,也有助于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生動性。

一、學習經典著作可以直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内容

    經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論源頭和文本依據,學習經典著作可以直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内容。

現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内容,通常是教科書中的馬克思主義“原理”。學生通過學習教科書中的原理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必要的,這是因為,從原理入手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比之于直接學習經典著作有一些優點。衆所周知,有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例如馬克思、恩格斯、列甯的著作,往往具有特定的時代和文化背景及特殊的語言特點,他們著作中的一些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常常蘊含于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論述之中,其中有些論述還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因此,初學者一開始就從原著入手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比較困難。與原著不同,教科書中的原理是相關專家在梳理、挖掘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基礎上對其中所包含的理論的分析、研究、整理和叙述,具有邏輯清晰以及條理化、體系化、通俗化的優點,既便于學生閱讀和理解,又便于學生記憶和掌握。因此,教科書是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入門向導,是他們進入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廈的階梯,就此而言,從各種馬克思主義原理入手學習馬克思主義或者說借助于第二手的參考資料學習馬克思主義,在一定階段中是必要的。

但是,這樣做并不能代替對經典著作的學習。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僅僅局限于教科書中的原理是不夠的,要真正深入了解和切實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還應當在學習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經典著作。恩格斯在回答如何研究曆史唯物主義的問題時曾明确指出,學習和研究曆史唯物主義的正确方法就是“根據原著來研究這個理論,而不要根據第二手的材料來進行研究”。這一忠告當然适用于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學習經典著作的獨特價值首先在于,可以直接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來面目。以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為例。馬克思主義誕生一百多年來,經曆了一個從“一源”到“多流”的發展過程,其間人們對經典作家的一些重要思想的解讀往往見仁見智,做出了不同的解釋和發揮,這些解釋和發揮有些是對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發展,也有些是對他們思想的誤讀。後人對經典作家思想的誤讀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在解釋中存在意義的遺漏,即遺漏了經典作家的一些重要的觀點或看法,一種是在解釋中進行了意義的添加,即添加了一些本不屬于且違背了經典作家思想的觀點或看法。有鑒于此,為了完整準确地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有關理論,就必須回歸文本,研讀經典著作。

經典著作中蘊含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論源頭和文本依據。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種理論體系,從根源上說,既繼承了人類以往的優秀思想成果,又源于經典作家所處時代的實踐和生活,但從存在方式上看,其最初始的存在方式,便是經典作家的論著,從這個意義上說,經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源頭之所在。正是因為經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論源頭和文本依據,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學理基礎,包含着未被後人加工過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所以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有效的途徑:可以直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内容,從源頭上完整準确地理解馬克思主義,有助于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和價值取向,也有助于辨析後人對馬克思主義的态度,把握馬克思主義未來發展的方向。

如果說學習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必須回到原著,那麼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更應如此。這是因為,毛澤東等中國經典作家的著作談論的都是中國的問題,談論的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事情,并且都是用中國的語言讨論問題,既沒有時代的隔膜,也沒有問題的隔閡,又沒有文化和語言的障礙。就此而言,學習他們的論著顯然是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徑。

二、學習經典著作可以掌握經典作家分析問題的方法

    經典著作直接體現着經典作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不僅可以更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還可以更好地感受并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運用于分析和解決我們當前面臨的理論和現實問題。

    經典著作在提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同時也在運用這些理論分析理論或現實問題。以恩格斯對辯證的否定觀即批判繼承方法的運用為例。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中,在論述黑格爾哲學的内在矛盾及對待黑格爾哲學的方法時,提出了辯證否定的觀點及批判繼承的方法,并運用于分析黑格爾哲學。

    為了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的革命性變革及其意義,恩格斯揭示了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内核,分析了黑格爾哲學中體系和方法的矛盾,提出對待黑格爾哲學應當采取批判繼承的科學态度。他認為,黑格爾哲學作為1848 年德國資産階級革命的輿論準備具有革命性,這集中表現在它的辯證方法特别是發展觀上,但無論是保守專制的普魯士政府還是革命的資産階級自由派都沒有看到這一點,究其原因,就在于黑格爾哲學中存在着革命的方法與保守的體系的矛盾,并且在這個矛盾中,保守的體系占主導地位,方法從屬于體系,因而“革命的方面就被過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然而恩格斯認為,“這一切并沒有妨礙黑格爾的體系包括了以前任何體系所不可比拟的廣大領域,而且沒有妨礙它在這一領域中闡發了現在還令人驚奇的豐富思想。”他就此提出了應當如何對待黑格爾哲學的問題。恩格斯認為,對于一種哲學來說,方法比體系更為重要,為此,他深刻地揭示了黑格爾哲學革命的方法與保守體系的矛盾,指出,對這樣一個充滿矛盾并且保守傾向占主導地位的哲學體系,應該采取批判繼承的态度,即不應停留在體系上,而應深入到體系中去發現那些有價值的“珍寶”,即應當采取批判繼承的态度,批判其唯心主義體系,吸收其辯證法“合理内核”并對之進行唯物主義的改造。他和馬克思正是對黑格爾哲學的精華和糟粕做出了科學區分,批判了它的唯心主義體系,吸收了它的辯證法“合理内核”并對之進行了唯物主義的改造,創立了唯物辯證法。

恩格斯分析黑格爾哲學時所采取的方法正是黑格爾自己提出的辯證否定的方法。黑格爾在論及哲學發展亦即新的哲學代替舊的哲學時曾經睿智地指出:“一切哲學都曾被推翻了,但我們同時也須堅持,沒有一個哲學是被推翻了的,甚或沒有一個哲學是可以推翻的。⋯⋯所謂推翻一個哲學,意思隻是指超出了那一哲學的限制,并将那一哲學的特定原則降為較完備的體系中的一個環節罷了。⋯⋯哲學史的結果,不可與人類理智活動的錯誤陳迹的展覽相比拟,而隻可與衆神像的廟堂相比拟。”恩格斯對黑格爾的分析哲學可謂正面意義上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恩格斯在分析黑格爾哲學時采取的批判繼承的方法具有鮮明的當代性,為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正确對待傳統思想文化以及人類曆史上的文明成果提供了生動的範例,對于學生正确對待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啟示。

正确對待包括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在内的一切人類文明成果,直接關系到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前景。學習恩格斯的著作,有助于切實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否定的觀點及批判繼承的方法。恩格斯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繼承方法啟示我們,對待民族的傳統思想文化和人類文化遺産既不能采取虛無主義的态度,妄自菲薄、簡單否定,又不能不加鑒别地生吞活剝、照抄照搬,而必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既要體現中國特色又要具有世界視野。隻有以批判繼承的态度自覺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并廣泛吸收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區分精華和糟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當代社會相适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當代中國文化的建設才能有深厚的根基,才能在堅實的基礎上根深葉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三、學習經典著作可以學習經典作家的學風和文風

    經典著作直接體現着經典作家的學風和文風。閱讀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可以零距離地感受他們認真、紮實、科學、嚴謹的治學态度,感受他們淵博的知識和非凡的創新精神,感受他們優良的文風。

經典著作直接體現着經典作家的學風。馬克思主義的學風,一言以蔽之就是“實事求是”。所謂實事求是,可以具有兩種含義。一種是作為黨的思想路線的實事求是,即通常所說的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正如人們所指出的,這個意義上的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産黨的實踐活動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則,是黨制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的基礎,也是正确理解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保證。

實事求是的另一種含義,指的是做學問的态度,即認真、紮實、嚴謹的治學态度和風格。在這一問題上,馬克思恩格斯堪為表率。閱讀經典著作,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馬克思恩格斯既是偉大的思想家,又是嚴謹的學者。這種偉大思想家和嚴謹學者的特質首先表現在他們的博學上。為了理論研究,他們博覽群書,涉獵當時衆多的知識領域,甚至包括自然科學,在論著中對古往今來的各種知識和文化作品信手拈來、運用自如。這種偉大思想家和嚴謹學者的特質又表現在他們非凡的理論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他們在所涉及的許多領域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特别是在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創造性的貢獻,其中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的創立,堪稱人類社會曆史認識史上最偉大的發現。

    馬克思恩格斯所以知識淵博又善于創新,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具有認真嚴謹的學習和研究态度。這種認真嚴謹的态度在他們的所有論著中都有充分的體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被稱為“無産階級聖經”的《資本論》。馬克思創作《資本論》的态度集中在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引用的一句名言中:“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裡須根絕一切猶豫;這裡任何怯懦都無濟于事。’”《資本論》的内容博大精深又富于創見,其對“資本主義生産方式以及和它相适應的生産關系和交換關系”的分析既高瞻遠矚、透徹深刻,又條分縷析、絲絲入扣。《資本論》所以能達到如此境界,是與馬克思認真嚴謹的學習和研究态度密切相關的。衆所周知的事實是,馬克思為了寫作這部政治經濟學巨著,傾注了40年的心血,查閱了浩如煙海的大量資料,進行了長期艱辛的思考和探索。

經典著作直接體現着經典作家的文風。所謂文風,就是文章所蘊含的思想作風,集中表現為作者運用語言的風格。從本質的意義上說,文風是學風的具體體現。通常說來,文風有如下幾種可能的情形:一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淺顯的思想,三是用晦澀難懂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四是用晦澀難懂的語言表達淺顯的思想。第二種情形和第三種情形雖然并不理想但卻可以理解,因為主要是能力的問題,第四種情況實質上是言之無物又故弄玄虛,因而是不能原諒的治學态度問題。最值得贊賞的是用樸實易懂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這正是馬克思恩格斯文風的真實寫照。有研究表明,自從投入工人運動開始,馬克思恩格斯就将運用科學的理論教育工人階級視為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因而他們的理論創作既注重嚴謹深刻,又注意深入淺出,盡量用樸實易懂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之易于為工人階級所掌握,成為他們進行鬥争的精神武器。

在學術泡沫盛行,學術失範趨于嚴重的當代,大學生和研究生學習經典作家的學風和文風尤為必要。通過閱讀經典著作學習經典作家的學風和文風,可以使學生養成“闆凳須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字空”的嚴謹、紮實的治學态度即良好的學風和文風,可以使學生養成敬畏學術、自覺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的良好習慣,從而為他們今後的學習、研究乃至為人做事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

四、學習經典著作可以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生動性

    經典著作教育鮮明地體現着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生動性。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活生生的理論而非幹癟的條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動性突出體現于經典著作之中。經典作家在其論著中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闡述,不是停留于單純的邏輯推演和基于純粹的理論構建,而是着眼于對各種理論和現實問題的關照,是在對這些問題的解釋和解決中提出理論、闡釋理論、構建理論。因此,經典著作中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闡釋和叙述往往随着時代和實踐的發展經曆了一個逐漸深入和拓展的演進過程,體現着邏輯和曆史的統一,從而既具有邏輯的嚴密性,也具有曆史的豐富性和生動性。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既要嚴謹缜密,又要生動活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通過對經典著作中馬克思主義理論演變、發展過程的叙述和論證,可以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生動而形象地展示其中所包含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使學生對有關理論的形成、發展及其意義産生更加鮮明和清晰的印象,加深他們的記憶和理解。

    以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解讀為例。對社會主義本質解讀,迄今已有多種方式,其中一種生動有效的方式,便是基于原著的解讀。鄧小平在 1992 年視察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論斷對社會主義的本質做出了言簡意赅的科學界定,既确立了社會主義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亦即消滅私有制的價值取向,又提出了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科學認識。就對社會主義認識的進一步深化而言,這一論斷最突出的貢獻,是将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定位為社會主義本質之核心内容之一,這是長期以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艱難探索做出的重要結論,也是對此前一個時期中在社會主義與發展生産力關系上錯誤認識的撥亂反正。理解“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這一論斷的重大意義,可以從閱讀經典著作入手。

    将“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确定為社會主義的任務始于《共産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第二章指出,無産階級在上升為統治階級,争得民主之後,“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産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産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産階級手裡,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産力的總量。”明确提出了在消滅了階級對立的未來社會中應當盡可能快地發展生産力,實際上也就是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應當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看法。

    1920年,列甯在上述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共産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著名公式,強調共産主義(社會主義)必須以高度發達的生産力為基礎。所謂蘇維埃政權,是指先進的國家組織形式,最主要的是生産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産關系,所謂全國電氣化,則是指先進的社會生産力。列甯這裡是用具相的事物(電氣化)表達了抽象的道理(先進的生産力)。因為在當時,無論是對蘇俄還是對全世界來說,電氣化都是最先進的生産力。可以設想,如果列甯在當今論及這一問題,一定會換一種說法,例如“共産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信息化”,因為信息化是當代最先進的生産力。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在革命戰争年代就确立了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目标。毛澤東1945年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産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産力的,還是解放生産力的。”把解放和發展生産力視為衡量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的标準,指明了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的八大延續了社會主義應當發展生産力的正确主張,會議指出,生産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國内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實質,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黨和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精力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明确提出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集中力量發展生産力的任務。然而遺憾的是,時隔不久,就逐漸背離了這一正确路線,走向了以階級鬥争為綱的錯誤道路,在“文化大革命”中,更是出現了所謂“甯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衛星上天、紅旗落地”等反對生産力發展的荒謬命題,甚至開展了對所謂“唯生産力論”的批判,不僅從理論上完全違背了馬克思主義,而且在實踐上嚴重影響了生産力的發展,使我國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

    改革開放伊始,針對以往否定生産力論的錯誤觀點,鄧小平反複強調社會主義必須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用了一系列強調性的詞語來說明這一道理,如“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生産力,逐步消滅貧窮,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産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社會主義的任務很多,但根本一條就是發展生産力”。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标準,和“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重要論斷,将解放和發展生産力認定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上述基于經典著作的叙述,既體現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特别是其發展生産力要求認識的動态性,即這一認識所經曆的曲折反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又體現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特别是其發展生産力要求認識的層次性,即這一認識随着時代的變遷和實踐的發展一步比一步更加深入。這種基于經典著作的叙述顯然比一般性的理論論證更加生動也更加具有說服力。

五、學習經典著作的重點是把握基本理論

    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所以能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效果,歸根結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學理性根植于經典著作的基本理論中。因此,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重點應當是把握其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論。

    作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對象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價值判斷能力和理論思維能力,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根本上取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解釋力、說服力和感召力,取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為此,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既要聯系實際、關照生活,又要嚴謹缜密、曉之以理,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把理論講清楚,講透徹。隻有讓學生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正确性,體會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内容上的博大精深、學理上的嚴謹和邏輯上的清晰,才能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産生學術崇敬感并心悅誠服,才能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必須有堅實的科學依據和學理支撐。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學理性根植于經典著作所蘊含的基本理論中。衆所周知,馬克思恩格斯從來沒有寫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科書,他們的許多論著都是在特定時代中針對特定的理論或實踐問題而寫作的,其中不少都是論戰性的著作,讨論的往往是一些該時代的甚至當下面臨的具體的事情和問題。但是,這些論著所以被稱為經典,是因為它們提出并闡釋了一些基本的理論,蘊含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即馬克思主義的一般立場、觀點和方法,其意義和價值不局限于一時一事,而是具有普遍的意義和長久的價值。

    馬克思恩格斯曾經講過這一道理。他們在《宣言》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 25 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來可以作一些修改。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随時随地都要以當時的曆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别的意義。”這一論述意在說明,《宣言》最顯著的價值,就在于包含着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為此,一方面,學習《宣言》不能拘泥于文中的具體論述和結論,而應注重其中蘊含的一般原理;另一方面,對于一般原理又不能生搬硬套,而應結合具體的曆史條件加以運用。在此後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還明确概述了《宣言》中所包含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内容,即其中所闡述的唯物史觀理論和階級鬥争學說。

    馬克思恩格斯的論述啟示我們:經典著作所以成其為經典,就是因為它蘊含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所以,經典著作不是“過去時”的文物,而是“現在時”的文本,因而一方面,我們在時隔一個多世紀之後的今天仍然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另一方面,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既不能死記硬背,也不能拘泥于個别論述或停留于具體的結論,而應當将重點放在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上,着力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

    以上所述表明,結合教科書中的馬克思主義原理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加強經典著作教育,應當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講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時融入經典著作中的相關論述,要求和引導學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學習中直接閱讀經典著作。為此,可以采取教師導讀和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教師的講解及學生的閱讀和讨論,培養學生對經典著作的興趣,提升學生理解經典著作的能力,加深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當加強自身的經典著作修養,要結合教學内容比較系統地深入研讀經典著作,做到既能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内容的文本依據以及了解這些文本的當代價值,又能運用經典作家的論述解讀并回答學生關注的當代中國社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通過對經典作家思想的解讀,展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合理性及其現實意義。

    作者系首都師範大學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院長,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年第3期。

 

  • 掌上官微
  •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思政客
  • 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