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思想理論方面的新發展,中央先後有五大重要提法,這五大重要提法是五個同心圓。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思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也可以說是以上五個不同層次不同範疇的五個圓的共同的圓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主要體現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領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主要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領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可靠保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靈魂本質;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選擇。
[關鍵詞]習近平 核心要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16年2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指出: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發展穩定、内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重要思想,認真學習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導黨員深入領會系列重要講話的豐富内涵和核心要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在國内改革開放曆經38年進入新的曆史時期的今天,在國際國内機遇與挑戰都前所未有和世所罕見的今天,在全黨開展這樣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十分重要、十分必要。
截至中辦發出關于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通知為止,對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思想理論方面的新發展,中央先後有五大重要提法:一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二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發展穩定、内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重要思想;三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五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筆者認為,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們可以作出如下判斷,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等五大重要提法是五個同心圓。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最大的圓。其中涵蓋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思想理論方面新發展的全部思想,并為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在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發展穩定、内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重要思想是第二個圓。這是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豐富内涵和具體範疇的界定。這裡突出了治黨并把治黨放在治國治軍之前,也涵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全部思想。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第三個圓。狹義上的治國理政思想不包括黨的建設思想。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思想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别是第四個圓和第五個圓。“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全面從嚴治黨”屬于黨的建設的範疇,但全面從嚴治黨僅是習近平同志黨的建設思想的重要部分,而不是全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在當今中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思想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行動綱領,而五大發展理念則是指導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特别是經濟建設方面的行動理念和行動指南。
早在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就明确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又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依據習近平同志以上的論述,我們完全有足夠的理由說,對于當代中國共産黨人來說,說一千道一萬,我們所幹的所有事業,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所以,我們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思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也可以說這是以上五個不同層次不同範疇的五個圓的共同的圓心,但五個重要提法的圓的半徑有所不同。
早在1917年8月,毛澤東就十分重視理論的作用,他形象地指出:“當今之世,宜有大氣量之人,從哲學、倫理學入手,改造哲學,改造倫理學,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此如大纛一張,萬夫走集;雷電一震,陰噎皆開,則沛乎不可禦矣!”1920年11月,毛澤東又說:“中國壞空氣太深太厚,吾們誠哉要造成一種有勢力的新空氣,才可以将他斟換過來。我想這種空氣,固然要有一班刻苦勵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種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義’,沒有主義,是造不成空氣的。我想我們學會,不可徒然做人的聚集,感情的結合,要變為主義的結合才好。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
有了正确的理論,才有正确的行動。錯誤的理論,必然導緻錯誤的行動。在當今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就是方向,就是形象,就是力量,就是光明燦爛的希望。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就一定能夠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否則,就必然會落入此陷阱并給中華民族帶來重大的災難。
愈是中國的,就必然愈是世界的。蘇東劇變和蘇聯解體後,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占世界人口1/5的中國,在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中國,在國際風雲變幻和風雷激蕩背景下的中國,能夠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對于帶動和推動世界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複興,對于創新和發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都必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曆史意義。
要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等重要思想,則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核心要義。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主要體現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實踐之路;是具有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之路;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與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
筆者認為,一個國家的廣義的發展道路,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和對外關系發展的方方面面,但經濟是基礎,正如毛澤東所說:“經濟上要建立社會主義基礎,沒有社會主義基礎,社會主義就隻能是空名。”因此,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主要和根本體現在經濟發展道路上。當然,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經濟的發展道路,首先表現在政治的上層建築領域之中,是一定階級及其集團通過國家所确立的一定的經濟制度,這也可以叫作應然;但這一經濟制度在經濟領域運行的實際狀況,則屬于經濟基礎的範疇,這也可以叫作實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本質上屬于經濟基礎領域,直接和根本體現在應然經濟制度和實然經濟領域的落實上,主要體現在所有制及分配關系和人與人關系的實際狀況上。
黨的十八大之後,黨中央十分強調以憲治國。我國憲法明确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産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衆集體所有制”;“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2015年1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政治局學習時指出:“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各種所有制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同時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保證我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證,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2014年“兩會”上海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國企不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強”,“國有企業加強是在深化改革中通過自我完善,在鳳凰涅槃中浴火重生”;“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産變成牟取暴利的機會”。2016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委員聯組會講話時還明确指出:“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共産黨确立的一項大政方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我們黨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上的觀點是明确的、一貫的,而且是不斷深化的,從來沒有動搖”;“任何想把公有制經濟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經濟否定掉的觀點,都是不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國改革發展要求的,因此也都是錯誤的”。
通過對照學習憲法與習近平同志的相關論述,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習近平同志的相關論述與我國根本大法憲法的規定是完全一緻的。總書記帶頭遵守憲法,宣傳憲法,依照憲法的根本原則提出經濟、政治和文化等一系列治黨治國治軍的大政方針,這也更加堅定了廣大幹部群衆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的信心,堅定了廣大幹部群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我國正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當今,我國能否在經濟領域真正做到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基本經濟制度,至關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講,隻有毫不動搖地堅持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才能直接和根本體現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體現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體現黨和政府堅定正确的領導,黨、國家、人民和民族也才有光明的前途。
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中,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錯誤想法和做法。比如,有的想否定非公有制經濟對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有益補充作用,認為市場上的假冒僞劣産品全部來自非公有制經濟,隻有公有制經濟才能有力保障食品、藥品等這些直接關乎億萬人民生命之大事的安全。有的則說,對非公有制經濟隻提鼓勵、支持就可以了,不要再提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了,一提引導,就容易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的大力發展;有人認為,隻有私有制經濟才有活力,甚至鼓吹全盤私有化。這兩種錯誤傾向,我們都要反對。但在反對的同時,必須具體分析。在當今中國,必須弄清,從整體上和在不同領域中,哪種傾向是主要問題,如何有針對性地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也才能把依憲治國落到實處。
毛澤東說,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曆史階段。鄧小平說,中國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必須時時記住這一國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營企業,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擔負着光榮的使命。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有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與優秀道德傳統。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的征程中,必然有凱歌行進的豪邁,同時又有風雨交加的艱辛。我們深信,特别是在風雨交加之時,将有許多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堅定地與黨、國家、人民和民族站在一起,将有更多的華為式的企業出現。
中國國有企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長子,為新中國建設和改革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是我國國計民生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支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和重要體現。
現在,不少同志關注國有企業管理中出現的腐敗現象。也有不少同志擔心,我們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但如何有效遏制公有制企業中的腐敗現象呢?有的人還把國有企業中出現的腐敗現象作為全盤私有化的理由。這裡涉及人與機制體制的關系問題,也涉及哲學上的内因與外因問題。
1960年2月9日,毛澤東在讀完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下冊的結束語時說:“所有制問題基本解決以後,最重要的問題是管理問題,即全民所有的企業如何管理的問題,集體所有的企業如何管理的問題,這也就是人與人的關系問題。這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毛澤東又說:“生産關系包括所有制、勞動和勞動生産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分配形式三個方面。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解決了所有制問題以後,所有制性質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人們在勞動生産中的平等關系,是不會自然出現的。”
毛澤東的這一判斷完全正确。所有制性質在一定時期可以處于相對穩定的階段,勞動生産中的人與人之間關系卻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這種變化存在着兩種可能:一是按照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要求,不斷完善和發展人與人在勞動生産中的關系;二是也存在違背社會主義公有制要求的逆向發展的可能。這兩者都會對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性質産生影響。所以,在所有制問題基本解決以後,管理問題即人與人的關系問題就突出出來了,核心問題是如何防止管理人員由社會公仆變為官僚老爺,即巴黎公社原則中所說的如何“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如何确保已經建立起來的新的生産關系能夠适應和促進生産力的發展。這也是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持黨和政權永不變質的重大而又根本的問題。
所以,毛澤東明确要求:“等級森嚴,居高臨下,脫離群衆,不以平等待人,不是靠工作能力吃飯而是靠資格、靠權力,幹部之間、上下級之間的貓鼠關系和父子關系,這些東西都必須破除”;“如果幹部不放下架子,不同工人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廠看成自己的,而看成幹部的。幹部的老爺态度使工人不願意自覺地遵守勞動紀律,而且破壞勞動紀律的往往首先是那些老爺們”。這樣下去,企業的社會主義性質就有可能受到損害甚至變質,結果名義上的國有企業或集體企業,就會變成實質上的資本主義企業了。這也就是說,企業的管理權與所有權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的。在一定條件下,管理權則對所有權起着決定性的反作用。
所謂管理問題,首先是管理權掌握在誰手裡的問題,群衆應不應該參加管理的問題。這樣,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毛澤東第一個從理論上提出了社會主義所有制的生産資料管理權問題,并且把它和所有權的變化、發展放在一起來說明社會主義所有制問題“大有文章可做”,從而找到了社會主義革命成功以後,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所應努力的主要方向。
通過毛澤東以上一系列論述,我們完全可以說,國有企業中出現的腐敗現象,并不是公有制自身存在的問題,而是私有觀念對公有制侵蝕的結果。這也充分說明,公有制企業,要求必須培育和樹立相應的公有觀念才能搞好。國有企業中出現的腐敗現象,并沒有為全盤私有化和資本的永久統治提供任何理由,反而印證了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所說的必然與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和傳統的所有制觀念實行“兩個徹底決裂”思想的正确,說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牢固樹立正确理想信念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迫切性與重要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的内涵十分豐富,習近平同志強調的改革開放之路是強國之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也主要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之中。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領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同時也包括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堅持、發展和繼承、創新的關系。一方面,我們決不能丢掉“老祖宗”。從一定意義上講,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是同一事物的三種不同稱呼和表達。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深刻揭示了客觀物質世界特别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僅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相結合的産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在實踐之中,我們仍然需要不斷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實踐相結合。而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産生和發展起來的,要想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得到健康發展,就必須牢記習近平同志所說的:“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喪失根本。”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金融危機正在深入發展;改革開放38年來,國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确立和發展都使我們黨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與世所罕見的挑戰。我們黨也亟待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當今國際國内新的情況實行新的結合,從而創新和發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
這就需要正确處理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系。要堅持和創新相統一,不能割裂,更不能對立。而要正确處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系,還必須堅持黨的最高綱領和基本綱領相統一。我們堅信共産主義是人類曆史發展的必然歸宿,我們所堅持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順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義事業,經過艱辛的奮鬥,必然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即與人類一道共同過渡到将來的共産主義社會。
黨的十八大标志着中國共産黨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在這一曆史時期,我們每一名真正的共産黨人,心目中都應該牢記着為現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和為将來實現共産主義而奮鬥這樣兩個明确的目标。如果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這一基本綱領而艱辛奮鬥,而僅僅奢談、空談什麼共産主義,則必定是烏托邦式的空想。這是每一位真正的共産黨人都不會也不應該贊成的。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從整體上看,對共産主義遠大理想信念不足甚至産生信仰危機是當今黨内與社會上的主要傾向。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反複強調共産黨員和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堅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多次批評了那種認為“共産主義虛無缥缈”的觀點。他指出:“共産主義決不是‘土豆燒牛肉’那麼簡單,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們不能因為實現共産主義理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認為那是虛無缥缈的海市蜃樓,就不去做一個忠誠的共産黨員。革命理想高于天。實現共産主義是我們共産黨人的最高理想,而這個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鬥的。”所以說,如果不能堅定共産主義的遠大理想,或是看不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這一基本綱領而對它怠慢,都不是一個自覺的和忠誠的共産主義者。
經濟政策必須從現時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出發,照顧大多數人現時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實際的經濟利益,搞最大公約數;但指導思想、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必須具有導向性、先進性和純潔性,不能搞最大公約數。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主要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領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可靠保障
如果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主要體現在經濟基礎領域,那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則直接體現在政治上層建築領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出發,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體現在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思想、治國理政、“四個全面”和五大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同樣涉及也必然涉及我國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通過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貫徹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也必然得到堅持和發展。
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全面深化改革為例。習近平同志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這也就是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時候,我們不能隻記得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句話和這一手段,從而淡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屬性,進而忘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所要前進的根本方向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一方面必須堅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進,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也必須根據變化了的新情況,積極回應廣大人民群衆對深化改革開放的強烈呼聲和殷切期待,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斷把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大業引向深入。
這就需要在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中,正确處理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系。全面深化改革即要求變,這就要求勇于打破已有的不适應新情況、新要求的規則和辦法;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則是要求按規則辦事,不得逾越、違反。從表面看,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的确有矛盾的一面,但在從嚴治黨,保持黨的性質、宗旨和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上,在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與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在重大問題改革上必須于法有據、立法先行上又高度統一起來。
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對待與處理好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一對關系,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而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從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靈魂本質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頻頻使用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重大提法。
2015年11月23日,習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體學習時明确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讨班開班式上明确強調:“要着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
其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早已蘊含在習近平新任總書記和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之時。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之時,習近平同志就明确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确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标,并緊緊依靠人民自己去實現,這已經内含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全部要素。
正因為如此,我們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提法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思熟慮的結果,又是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思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的升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治國理政思想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的靈魂。
什麼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全心全意為了人民。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這是檢驗任何個人、任何集團、任何政黨和任何國家先進與落後、進步與反動的根本分水嶺與試金石。共産黨人把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唯一宗旨,以此作為自己最高和最為光榮的曆史使命,并與其他任何剝削階級及其政黨根本區别開來。二是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勞動大衆始終占社會的絕大多數,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意願、意志和力量是創造曆史的真正動力,最終決定曆史的發展方向。所以,共産黨人把依靠人民作為發揮人類曆史能動性的根本動力源泉。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相互依存,互為前提,高度統一于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唯一的宗旨;同時也貫穿于治國理政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每一個行動之中。隻有為了人民,才能最大限度和最充分地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隻有依靠人民,才能達到為了人民這一唯一的目的。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同志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反複強調:“要學習和掌握人民群衆是曆史創造者的觀點,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為。”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什麼關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我們的各項具體工作的任務導向,這一各項工作的任務導向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堅定不移,矢志不渝;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則是我們的根本政治立場的價值導向,同樣,這一根本政治立場的價值導向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堅定不移、矢志不渝。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另外,過去我們提倡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讓先富帶後富,這是完全正确的。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與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時的情況相比,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及時提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并要求一戶也不能落,同樣是完全正确的,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行動的生動體現。
國内外有些人常說,中國人沒有信仰,13億多人沒有信仰來凝聚,多可怕。這至少是誤解。1945年黨的七大的閉幕詞中,毛澤東同志就曾鼓勵全黨:“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衆。”1965年2月19日,毛澤東在會見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時又明确指出:“上帝就是人民,人民就是上帝。”從根本上說,中國共産黨人的信仰就是人民,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這也就是說,人民是共産黨人心目中唯一的“上帝”。人民不僅是真實的存在,而且世世代代永生。這樣的信仰才是社會和曆史的真實,而不是社會和曆史的虛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是我們的根本立場和根本目的,又是達到這一根本目的的根本路徑和根本辦法;既是全黨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又是各項工作的落腳點;既是曆史唯物主義的真谛,又是共産黨人的本色;既是對黨的優良傳統的總結和繼承,又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對黨的建設理論的新的認識和新的發展,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新的發展實踐中的生動體現,是對以人為本理念的深度闡發和凝練升華,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本質特征,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目的和動力源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我們黨對三大規律的認識和運用達到新高度。正确認識和自覺運用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我們黨的發展壯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具有決定性意義。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在落實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唯一的宗旨、解決人心向背這一根本問題時唯一正确的工作指針,是黨的各項工作的方向和靈魂。在我們每一位共産黨人和黨的各級組織所從事的任何一項工作中,都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五、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選擇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事業中,我們為什麼反複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呢?
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我國曆史發展的必然和人民的選擇。自1840年鴉片戰争起,一直到1949年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中國革命的實踐揭示了這樣一個偉大的真理:要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無論是靠人民群衆的自發鬥争,還是靠資産階級、小資産階級政黨都不行;有了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才有了新中國和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中國共産黨在新中國執政的“合法性”即政治基礎是曆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
二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于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性質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産主義即最終目的是解放全人類,即最終實現每一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曆史上已經開始的但遠未完成的最深刻徹底、最完整系統、最偉大壯麗的一次變革。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是我們特别強調堅持共産黨領導和執政的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和全部的合法性所在。
三是由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根本制度性質所決定的。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在革命時期要取得革命的成功需要黨的領導,在建設特别是改革時期,隻要有一套健全的政治體制并依靠依法治國這一方略,就可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了。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我國現在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這一曆史階段的國際環境和我國經濟與社會結構的特征所決定,我國社會還存在着階級和階層差别,各主要階級階層在根本利益一緻的基礎上,也存在一些不同利益和利益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十分宏偉艱巨的事業;這項事業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保證讓人民當家作主,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而要完成這一宏偉事業,就必須繼續在最無狹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最有遠大政治眼光和組織性的世界上最先進的無産階級及其政黨即共産黨的領導下,通過黨内和國家的民主集中制這一組織原則,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民族區域自治這些組織形式,把工人階級和整個國家民族高度團結統一起來,從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正确處理社會利益矛盾,協調社會利益關系,正确全面地反映和維護廣大人民群衆的利益。
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曆史已經證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僅是無産階級奪取和掌握國家政權的首要條件與普遍規律,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首要條件與普遍規律。列甯明确指出:“作為執政黨,我們不能不把蘇維埃的‘上層’和黨的‘上層’融為一體,現在是這樣,将來也是這樣。”蘇東劇變的殷殷教訓,也從反面充分昭示了這一點。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說明,似不提黨政分開為好,而應提黨政職能分開。黨政截然分開了,我們黨還是執政黨嗎?
所以,習近平同志首先高度重視黨的建設。習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國共産黨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核心力量,肩負着曆史重任,經受着時代考驗,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習近平同志在強調搞好黨的建設的同時,也特别強調黨的領導。他指出:“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黨,就要确保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中國共産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堅強正确的領導,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同樣是千真萬确的真理。而我們的對手,每每利用無産階級政黨領導人民在探索解放全人類實現美好社會的道路上所犯過的錯誤甚至是他們鑽到我們的内部所蓄意制造的罪孽,把共産黨和共産主義歪曲、攻擊為“獨裁”和“暴政”,其本質是為了維持或恢複資本對勞動的永久的獨裁與暴政。
随着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新勝利,有的人不斷提出了黨性和人民性的大小和高低問題,對我們黨進行诘難,也有不少人對此有模糊的認識。其實,早在1944年7月14日,毛澤東在延安與英國記者斯坦因談話中就明确地回答了這一問題。談話中,斯坦因問:“我在重慶的時候,一些中國朋友要我來觀察一下共産黨是‘中國至上’還是‘共産黨至上’?請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當年的這個問題,實質上也就是今天有人提出的黨性與人民性孰大孰高的問題。毛澤東回答:“沒有中華民族,就沒有中國共産黨。你還不如這樣提問題,是先有孩子還是先有父母?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際問題。這就像在國民黨區域人們向你提出的另一個問題一樣,問我們是在為我們的黨工作,還是為人民工作?”毛澤東接着說:“至于我們的思想方法,我已經告訴過你,我們像其他國家的共産黨一樣,堅信馬克思主義的正确性。當人們問我們是‘共産黨至上’還是‘中國至上’時,可能指的就是這一點。可是,我們信奉馬克思主義是正确的思想方法,這并不意味着我們忽視中國文化遺産和非馬克思主義的外國思想的價值。”在回答斯坦因關于共産黨的“政策從來沒有被懷疑過或被反對過嗎”這一問題時,毛澤東說:“我們黨内自然也時常會發生意見分歧,但這些分歧都能通過讨論和分析這種民主的方式加以解決。如果少數人對多數人的決議的正确性仍然不信服,那麼,在黨的會議上經過徹底辯論以後,他們就會服從決議了。在我們工作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我們經常去了解我們哪些政策為群衆所接受,哪些政策受到群衆的批評或拒絕。隻有那些受群衆歡迎的政策才能成為我們黨繼續實行的政策。”談話中,毛澤東特别強調:“我們的黨員在中國人口中當然隻占很小的一部分,隻有當這一小部分人反映大多數人的意見,并為他們的利益而工作時,黨和人民之間的關系才是健康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是黨性與人民性是高度有機的統一。什麼是黨性?共産黨的黨性就是黨的性質、黨的宗旨、黨的指導思想和黨的綱領的有機統一。黨的性質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兩個先鋒隊并不是并列關系,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黨的階級性質,而同時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則是工人階級先鋒隊所起的作用。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黨的最高綱領就是共産主義。什麼是人民性?就是最廣大人民群衆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根本利益的結合。由此看來,黨性和人民性完全是高度有機統一的關系,根本不存在誰大誰小和誰高誰低的問題。
二是在黨的各項具體工作中,由于對實際情況掌握得不夠和情況的不斷變化,我們黨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失誤甚至錯誤,黨的一些具體政策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和人民利益的需求而及時進行必要的調整與改變。我們黨曆來主張,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黨的失誤甚至錯誤特别是個别領導和黨員所犯的錯誤,并不屬于共産黨黨性的範疇,而恰恰屬于共産黨黨性所要反對和糾正之列。根據人民的利益對政策做适時調整甚至随時糾正工作中的失誤和錯誤,這恰恰不是違背了黨性和人民的利益,反而說明我們具有堅強的黨性和人民性,說明堅持徹底的黨性,就是堅持徹底的人民性;或者說,堅持徹底的人民性,就是堅持徹底的黨性。黨性和人民性是同一種事物的兩種不同的表達與不同的稱呼。
三是自發的群衆運動往往會被眼前局部的經濟利益所阻礙,人民群衆的徹底解放,必須在有先進理論武裝的共産黨領導下才能實現。列甯在1902年寫就的《怎麼辦?》中明确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隻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各國的曆史都證明: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隻能形成工聯主義的意識……而社會主義學說則是從有産階級的有教養的人即知識分子創造的哲學理論、曆史理論和經濟理論中發展起來的”《列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318頁。;“對工人運動自發性的任何崇拜,對‘自覺因素’的作用即社會民主黨的作用的任何輕視,完全不管輕視者自己願意與否,都是加強資産階級意識形态對工人的影響”。因此,作為以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指導的黨,決不能做人民群衆的尾巴,必須向人民群衆及時灌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并引導人民群衆為了自己的眼前和長遠利益的有機結合而奮鬥。
四是認為人民性高于黨性的人,絕大多數是模糊認識,而極少數用所謂的人民性來否定我們鮮明的黨性的人,則是别有它途,其目的是為了否定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推行所謂“民主憲政”,在中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走資本主義道路,由資本當家作主。實踐已經證明并将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就必然會重新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蓄意制造人民性高于黨性這一僞命題,這無論是在形式邏輯、辯證邏輯、曆史邏輯還是現實實踐中都是站不住腳的。對此,我們應有足夠的重視才行。
通過學習毛澤東和列甯上述相關論述,來回答如何看待黨性與人民性關系這一問題,可以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當今我們在理論與實踐中遇到的不少重大問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裡往往直接間接都有了明确的相關回答。從一定意義上講,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提倡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要重讀毛澤東的《黨委會的工作方法》,這具有重要意義。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絕對沒有過時。緊密結合現實,重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我們才可能成為鄧小平所說的真正的“明白人”。黨内各級領導幹部這一關鍵的少數中,真正的“明白人”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會有真正的希望,否則,前途将無從談起。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研究員;來源:《世界社會主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