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章是黨的總章程,是每個黨員必須遵循的綱領。2017年10月24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審議并一緻通過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提出的《中國共産黨章程(修正案)》,決定這一修正案自通過之日起生效。黨章明确規定,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确立習近平同志核心地位,明确他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是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做出的重大決定。此次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寫進黨章,是我們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确立黨的領袖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一項基本原則,是不斷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客觀需要。
列甯曾指出,“群衆是劃分為階級的,階級通常是由政黨來領導的,政黨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定的集團來主持的。”他還說:“在曆史上,任何一個階級,如果不推舉出自己善于組織運動和領導運動的政治領袖和先進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統治地位”;“無産階級要想戰勝資産階級,就必須造就自己的,無産階級的‘階級政治家’,而且要使這種政治家同資産階級的政治家比起來毫不遜色。”
列甯的這一科學論斷,是從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總結出來的基本經驗。當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成為國際工人階級政黨和世界無産階級公認的偉大領袖和革命導師以後,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和各國無産階級革命事業才有了煥然一新的面目,才有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才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毛澤東思想的誕生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才有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
無論是革命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馬克思主義政黨都需要領導集體和這個集體中的核心,把黨和人民事業不斷推向前進。這是總結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曆程得出的一條科學結論、也是需要長期遵循的基本原則。現代國家發展的基本經驗也表明,國家要富強,人民要幸福,社會要安定,離不開一個能代表人民利益、具有強大執政能力的政黨的領導,以及指引這個政黨的領導集團和集團的核心。
我國是一個有着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中國共産黨是一個有着8900萬黨員、450萬個黨組織的大黨。在這樣的大國、大黨,要實現民族複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宏偉藍圖,國家和民族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中央和全黨沒有一個成熟的具有權威的領導核心,是不能想象的。不但不能實現國家的發展,反而會使國家和民族深陷經濟停滞、社會動蕩等泥潭。那些跌倒在現代化門檻上的國家,一個共同的弱點是缺乏一個能正确領導國家發展的強有力的領導集團和領導核心。
1994年9月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黨的曆史表明,必須有一個在實踐中形成的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在這個領導集體中必須有一個核心。如果沒有這樣的領導集體和核心,黨的事業就不能勝利。這是堅持民主集中制的一個重大問題。”
當然,核心是領導集體中的核心,是堅持并貫徹集體領導制度、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核心,是堅決捍衛并忠實履行民主集中制這一黨的根本組織原則的核心。
習近平同志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是衆望所歸,當之無愧、名副其實,是人民的選擇。
能不能成為核心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僅靠權位就能謀得的。關鍵要看其思想和決策,能否反映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願,能否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能否站在曆史時代前列、正确引領國家發展方向,能否赢得黨心民心。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偉大夢想、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中,在改革發展穩定、内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取得了曆史性的成就,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曆史性變革。十九大報告把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曆史性變革概括為十個方面的成就。
比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取得有目共睹的重大成就。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雷霆萬鈞之勢,強力反腐,整風肅紀,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打虎”、“拍蠅”、“獵狐”,着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十八大以來,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00多萬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超過100萬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共立案審查中管幹部280多人、廳局級幹部8600多人、縣處級幹部6.6萬人,查處十八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40人,中央紀委委員8人,包括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計劃、蘇榮等“大老虎”。
經過全黨上下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紮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反腐敗鬥争壓倒性态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黨員領導幹部作風和黨内政治生态有了很大改觀,黨風政風社風有了明顯好轉。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人民群衆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滿意度逐年上升,從2012年的75%上升至2017年的93.9%。成績來之不易,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取得重大成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圍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推進了一些重大工作,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始終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随着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展,黨對司法工作加強領導,深入推進司法改革,使“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司法不公開、“人情案”、“關系案”、冤假錯案等人民群衆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了及時處理和較好整治,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原則得到充分貫徹,群衆對司法工作的滿意度明顯上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得到深入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
全面深化改革推出1500多項改革舉措,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任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負責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截至2017年8月29日,習近平主持中央深改小組共召開38次會議,審議通過了255份文件,内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态文明的方方面面,關系“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各項建設與改革的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對改革的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形成強大合力等發揮了巨大的引領作用。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态勢,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顯著增強,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确立,為我國從上至下帶來方方面面的深刻變化。廣大人民群衆收獲了越來越多的改革成果,有更多看得見摸得着的獲得感、幸福感。
不僅如此,經濟建設、思想文化建設、生态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改革與建設、對外工作、改善人民生活、黨的建設等方面也都成績斐然。這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成果,赢得了黨心軍心民心。确立習近平同志的核心領導地位,是經過曆史和實踐檢驗的,是得到全黨認同、群衆公認的,反映了全黨全軍的共同意志,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而正确的決策。确立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産黨肩負新的曆史使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需要。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确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偉大鬥争、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以黨的堅強領導和頑強奮鬥,激勵全體中華兒女不斷奮進,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使命。
要完成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使命,首先就要有一個堅強領導核心。這是黨加強自身建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完成黨的曆史使命的需要。
習近平指出,打鐵必須自身硬。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争、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着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争,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圍繞這個總要求,習近平還提出八個方面的具體要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确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加強作風建設,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奪取反腐敗鬥争壓倒性勝利,确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增強黨自我淨化能力;全面增強執政本領,勇于攻堅克難。
習近平指出: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堅強的黨來領導。隻要我們黨把自身建設好、建設強,确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就一定能夠引領承載着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毫無疑問,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實現黨的建設所有目标、任務和要求,都需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需要一個堅強領導核心,以凝聚全黨、團結人民、迎難而上、破浪前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齊心協力走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
其次,确立黨的核心領導地位,是黨團結和帶領人民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需要。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總任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個階段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這個表述,既繼承并涵蓋了改革開放之初提出的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又站在新的曆史時代高度,确立了更高的目标、更艱巨的任務;既将用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标,又提出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國家發展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戰略目标。
為實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總任務,報告中按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總要求,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國防和軍隊、推進祖國統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從嚴治黨等九個方面明确了各項工作的方針、任務和要求。
習近平提出,要深刻認識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的長期性和複雜性,深刻認識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衆危險、消極腐敗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他再次提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這個重大政治命題,号召全黨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要從容應對新時代改革發展進程中面臨的複雜形勢、繁重任務和艱巨挑戰,把十九大确定的宏偉藍圖和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就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中指出,“過去的5年,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有的已經完成了,有的還要接着做下去。中共十九大又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務,我們要統籌抓好落實。”全黨隻有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埋頭苦幹,才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作者:汪亭友,中國人民大學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态建設研究中心常務理事 轉載自“思想火炬”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