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以下簡稱《三十講》)更好地論述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和科學體系,講清楚了這一思想将帶領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三十講》中講到了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問題,也講了中國社會實現三次曆史性飛躍的問題。最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我寫的一本書——《馬克思與世界》。在這本書裡,我用十二個部分講了馬克思的12個理論對21世紀的影響,我認為它至少給了我們兩個重要的啟示:其一,馬克思主義在20世紀的影響遠遠超過了19世紀中期和後期,這也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其二,20世紀産生的很多學科,包括社會學、人類學等,在追溯其理論淵源時,都認可馬克思是該學說的奠基人之一,這也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世界上産生了一種思潮,認為馬克思的革命思想隻存在于馬克思的青年時期,以1850年為界,這種思潮認為1850年前的馬克思是革命的馬克思,而1850年後的馬克思不再講革命。這是一個錯誤的判斷,不僅從學理上講站不住腳,從馬克思主義本身的發展來講也站不住腳,是對馬克思片面的理解。
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争》的第一部分“1848年的六月失敗”中确實說過“革命死了”,但這是相對于1848年歐洲革命來講的,他認為新的革命不會馬上爆發,緊接着馬克思又說了“革命萬歲”。因此,“革命死了”和“革命萬歲”才是馬克思對革命的完整理解。實際上,馬克思認為無産階級革命、社會革命在今後還要繼續。1856年,馬克思認為歐洲将爆發新的革命,所以他要在歐洲新的社會革命到來之前完成政治經濟學著作。盡管這場新的革命沒有爆發,但是馬克思完成了經濟學的科學革命。1870年巴黎公社起義,馬克思對這場革命給予了高度贊賞,并且作了科學總結。因此,有些人認為馬克思在1850年以後沒有革命思想,确實是一個錯誤。2018年5月4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同志總結了馬克思思想的四個特征——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這四個特性表達了馬克思社會革命的内涵。
中國共産黨要不要講“革命”二字?我認為,這是沒問題的問題。中國共産黨成立後就以中國的社會革命為己任。我們現在講革命、建設、改革,實際上建設這個詞是一個簡單的說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才是全稱。此外,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所以,“革命”這個詞不能丢,它始終牢牢镌刻在中國共産黨的黨史中間,镌刻在中國共産黨的思想中間。随着中國社會的發展,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革命”二字又作了進一步闡釋。對于中國共産黨來講,要保持革命青春,要帶領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一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我們對革命的内涵的理解應該由社會革命進一步拓展到自我革命,這是對黨的百年曆史的一個總結。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究其奧秘在于我們黨不僅僅進行社會革命,還進行自我革命,并且把黨的自我革命放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位置。
《三十講》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了整體性概述,強調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表明了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社會革命,而全面從嚴治黨則是強調我們黨的自我革命。将“兩大革命”的思想更好地貫通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始終,也是對這一思想認識的新的境界。如果中國共産黨不講革命,那麼黨的立身之本就沒有了,立足的根基就被動搖了,黨執政的内涵就被弱化了。對于社會發展來講,要進行社會革命,但如果不進行黨的自我革命,社會革命也不可能前進,更不可能勝利。所以,我們應該看到黨的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兩者之間的内在聯系。
從曆史辯證法的角度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曆史性飛躍,能夠看到其中的重要關系,從經濟學角度來談這個問題,同樣可以看到其中的重要關系。
站起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礎上,我們站起來了,在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中國社會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于1956年以後開始了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為改革開放以及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改革開放中,“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我們奠定了經濟、政治、文化基礎,新中國成立後的30年的發展也為我們奠定了發展基礎,特别是在此期間形成的比較完備的國内經濟體系,讓我們能夠抗拒各種各樣的風險。
富起來。改革開放後,我國在經濟上開始富起來,當然改革開放不僅使經濟上富起來了,但經濟上富起來可以說是一個顯著的特征。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提出要在20世紀末實現國内生産總值翻兩番。1999年我國人均GDP近900美元,2017年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9000美元,按照增量來算,2017年我國人均GDP增量已經達到900美元左右。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2017年我國人均GDP的增量與1999年全年的人均GDP總量相近,這是富起來的一個顯著标志。
強起來。黨的十八大後就是強起來的階段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用經濟學概念講是時間的連續性。在經濟學中,總是把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并存性看作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購買階段、生産階段、銷售階段有連續性,同時又有并存性。空間是并存的,購買、生産和銷售必須處在同一個空間中。從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并存性來看,強起來并不是說站起來和富起來的問題都解決了,站起來永遠是強起來的基礎,富起來永遠是強起來的條件,同時,強起來也要以站起來為基礎。中國共産黨要帶領全國人民強起來,首先要讓我們站得更挺直、更堅實、更有中國人的樣子,這就是在強起來的過程中,站起來要完成的任務。當我們強起來以後,站得更堅實、更挺拔,中華民族就将以更加昂揚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什麼?不僅靠推進社會革命,還要靠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
強起來同樣要以富起來為條件。富而不強,強就沒有基礎。我們要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為指引,把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一于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中。實際上,在富起來的過程中,一些黨員、黨的高級幹部發生了思想蛻變、政治蛻變,因此,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性就更加顯示出來了。中國共産黨有巨大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糾錯、自我修複的能力,對于我們黨在曆史上形成的這些鮮明品格,我們要把它繼續發揚下去。我們要把“兩大革命”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在推進“兩大革命”的基礎上、過程中達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作者:顧海良,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來源:思想火炬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