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梁: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嶄新篇章

發布者:萬琳琳發布時間:2018-07-04浏覽次數:397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産黨人理想信念的靈魂。他還引用恩格斯的話強調:“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隻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曆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滲透着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盡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理論創新的鮮活魅力,譜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嶄新篇章。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


明确國家發展的曆史方位要從實際出發,尊重曆史規律,在空間與時間、現實與傳統的坐标系中判斷出國家未來走向及所能扮演的國際角色,預判即将面對的風險與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全黨,“曆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迹,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中國共産黨精準定位“中國巨輪”在“大洋”中的經緯度,正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時刻保持尊重曆史、通覽全局的理性自覺,以客觀的态度審視中國發展過去、現在和未來。

過去5年,中國共産黨更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的成就,實現了“深層次的、根本性的”的變革。以此為現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把握時代脈搏,科學概括新時代中的“一變兩不變”。“變”的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變”的是“我國仍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是對40年來改革發展成果的客觀評價,也是對未來中國發展方向的精準把控,對于把握基本國情,引領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具有重要而深遠意義。


2.堅持社會矛盾分析方法,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


判斷一個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面臨的發展任務以及所要應對的發展問題,需要對社會矛盾系統的變化現狀作出分析,提出調整策略。其中,主要矛盾決定并制約着其他矛盾,解決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這一判斷決定了黨在新時代的目标任務、總體布局、戰略規劃和治國方略。但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不意味着我國已經跨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内在屬性仍是人民内部矛盾,即人民需求與社會供給之間的矛盾。而生産力發展程度仍決定着需求側的增長狀況以及供給側能否滿足變化中的需求側。

當前,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再局限于物質文化領域,還包括了教育、醫療、環境等更多方面;而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整體上擺脫了落後狀态,但發展成果分享不平衡,優質供給不充分等問題突出,要想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的升級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要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抓重點、補短闆、強弱項,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這一系列安排部署都是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對症下藥”,彰顯了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對新時代國家戰略的規定意義。


3.準确把握我國社會的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準确把握我國社會的發展階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制定和執行正确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中國共産黨高度重視對當代社會發展的階段性分析,改革開放以後,黨克服了過去超越社會發展階段的錯誤觀念,恢複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我國正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總依據,我黨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如今,中國跨過了解決溫飽、總體小康兩個階段,進入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都要牢牢立足這個最大實際。”基于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判斷,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目标,并為實現這一目标繪制了清晰穩妥的時間表、路線圖。時間跨度“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階段性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将過去提出的到本世紀中葉要達到的發展水平,提前到2035年來完成,進程縮短了15年,充分說明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态勢沒有改變,仍保有巨大的潛力。


4.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本質要求,謀劃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新戰略。


中國共産黨一直都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己任。如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化解産能過剩、産業結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這一切的實現都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同時,全球金融市場尚處于複蘇階段,上一輪産業革命所提供的動能已近尾聲,傳統經濟發展潛能趨于消退,世界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期。由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着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着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争力。”這一理念契合經濟發展的新常态,符合我國生産力的整體水平,彰顯了中國共産黨執政興國的高超智慧與能力。

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目的在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這一戰略的着力點,特别是要提高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部門供給體系質量,增強工業産品質量優勢和國際競争優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建設制造強國”為總目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鍊、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積極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的經濟發展動能。堅持推進基礎創新和應用創新相結合,推動“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颠覆性技術”協同并進,推進“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最後,以完善産權制度和優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效率的總目标,提出了推動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财政制度和預算制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等八個方面改革舉措,着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現階段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本性制度保障和制度安排。


5.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擔負起中國共産黨人的曆史使命。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這是對無産階級政黨不忘信仰、不忘“本”姓、不忘來路的最好的诠釋,更是對中國共産黨人一以貫之“人民至上”執政理念的最貼切注解。

黨的十九大閉幕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重溫入黨誓詞,為的就是告誡全黨,無論我們走多遠,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為了誰出發;為的就是警醒全黨,永遠不忘中國共産黨與人民群衆之間的血肉聯系,始終保持對人民那份初心不改、赤誠如初。中國共産黨貫徹“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帶領中國人民積極應對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初心”和“使命”融入于“我最牽挂的還是困難群衆”的情懷裡,體現在“每到一個地方調研,我都要到貧困村和貧困戶了解情況”的扶貧工作中,彰顯在普通百姓都可以切身感受到的獲得感、共享感、幸福感。從“保護人民人身權、财産權、人格權”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再到“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人民”二字沁人心脾、力重千鈞。從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中國,到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全面取消以藥養醫,建設健康中國,再到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每一個中國人都在新時代的宏偉藍圖中尋到了自己,看到了未來。


6.堅持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勇于且善于在社會發展的每個階段進行開創性的理論探索和思想創新,是中國共産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實踐型政黨的鮮明品格。中國共産黨成立97年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了一次又一次曆史性飛躍,回答了中國為什麼要革命、為誰革命、靠誰來革命等重大問題;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問題。如今,社會生産力顯著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舊突出;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的内外困擾疊加出現,如何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系統地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了擺在全黨面前的重大時代課題。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理論家、戰略家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審視當代中國的發展實踐,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傳統、汲取國外政黨執政成敗的經驗教訓,科學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解決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做出突出且卓越的貢獻,深化了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以更堅定的政治定力、更明确的理論自信,以更寬廣的世界眼光、更高遠的曆史站位,譜寫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篇章。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八個明确”闡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标、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将黨的十八大以來重要理論和實踐創新進行了系統歸納,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内涵,即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為開局,以“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壓軸,用十四個“堅持”明确了新時代具體領域工作的政策定位,系統地從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态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國家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多維度進行謀劃,系統規劃今後中國共産黨要幹什麼、怎麼幹、怎麼幹好,形成了一個邏輯嚴密的理論“同心圓”,勾畫了中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指明了改革發展的路徑,明确了改革發展的目标,道清了改革發展的理念。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在具體的實際中不斷豐富和深化,才能更有效地指導新的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創造性地提出了新的曆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側重供給側改革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譜系的創造性繼承和創新性發展,凸顯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踐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重塑了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性,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産黨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忠實繼承者、堅定踐行者和豐富發展者,辯證唯物主義、曆史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産黨人當之無愧的看家本領。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 來源:“紅旗文稿”公衆号)

  • 掌上官微
  •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思政客
  • 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