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遼甯:“美國優先”的實質是美國霸權

發布者:萬琳琳發布時間:2018-08-30浏覽次數:303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打着“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旗号,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極具争議的政策,引起國際和國内多方面的質疑和批評。“美國優先”逐漸暴露出其“美國霸權”的本來面目,并且把矛頭直接指向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總統,特朗普的一言一行不僅影響着美國的國内發展,也對世界的發展特别是中美俄等大國關系産生重大影響。認清特朗普“美國優先”邏輯的實質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并作出精準應對,對于維護中國國家利益乃至世界和平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施政邏輯及其實質


根據特朗普簽署和實施的一系列政策,我們可以将其執政以來的一年多大緻分為三個階段: “戰略收縮”階段、 “四面出擊”階段和“重點打擊”階段。

“戰略收縮”階段(2017年1月20日——2018年3月)。這裡的“戰略收縮”并不是特朗普不想展示美國的力量,而是按照他的判斷标準來選擇“有所不為”。在他宣誓就任總統的當天,就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2017年1月25日,特朗普簽署旨在加強邊境安全和收緊移民政策的兩道行政令,在美墨邊境修建隔離牆; 27日,特朗普簽署了一份名為“阻止外國恐怖分子進入美國的國家保護計劃”的行政命令,被媒體和民間團體稱為“禁穆令”;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稱其給美國帶來“苛刻财政和經濟負擔”;9月28日,特朗普宣布,美國2018年财年拟接收難民4.5萬人,為1975年以來最低;10月12日,美國國務院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将于2018年12月31日生效。這一系列動作讓世界大跌眼鏡,人們深感“特朗普不靠譜”。

“四面出擊”階段(2018年3月9日——2018年7月)。就在世人對特朗普的所作所為不知所措的時候,特朗普開始把精力聚焦在他擅長的貿易領域。2018年3月8日,特朗普簽署命令,認為進口鋼鐵和鋁産品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決定對進口鋼鐵和鋁産品全面征稅,稅率分别為25%和10%,暫時排除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産品。23日,特朗普簽署命令,将歐盟、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和韓國排除在課征鋼鋁關稅的對象之外。對上述國家和地區的鋼鋁關稅豁免将持續至2018年5月1日,不過後來又決定從6月1日起,對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加增關稅。在此過程中,世界各國試圖與美國進行貿易磋商,但是都收效甚微。于是各國奮起反抗,紛紛出台針對美國的反制措施。與此同時,美國的“退群”還在繼續:2018年5月8日,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重點打擊”階段(2018年7月6日至今)。在所有的征稅對象中,中國一直是美國的主要對象。7月6日淩晨,特朗普在空軍一号上向多位記者确認,将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的額外關稅。這标志着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正式開始。實際上,美國早就處心積慮地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從2017年底開始,美國陸續出台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核态勢評估》《國防戰略》等報告都認為,大國競争已取代恐怖主義成為美國國家安全面臨的主要外部威脅,并稱中俄兩國為“修正主義國家”和“戰略競争對手”。2018年7月,美國參衆兩院在定稿的《國防授權法案》中,建議美國國防部推動美台聯合軍演。法案同時視中國及俄羅斯為美國的主要威脅,嚴格限制美國軍事部門與之來往。

可以看出,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包含着幾個相互關聯的觀點:一是“美國優先”是衡量一切政策是否必要的标準,此外沒有别的标準;二是對現行的國際協定,隻要是認定美國在其中“吃虧”了,都必須退出,無論該協定多麼重要;三是對于美國的國内政策,也要按照是否符合“美國優先”的标準來決定是否有必要廢除或者重新制定。特朗普的政策邏輯就是以“美國優先”标準來衡量國際和國内政策。

稍加分析就會發現,“美國優先”的實質是美國不願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其最終目标是要建立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維護正在式微的美國霸權。但是,這種單邊主義做法,不見得能夠實現其“美國再次偉大”的承諾,甚至可能帶來相反的結果。實際上,自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的傳統盟友都對其“美國優先”口号心存疑慮。澳大利亞新聞網認為,“美國正在失去歐洲”,德國《圖片報》直接提出,“美國不再是可靠的盟友”,德國總理默克爾發出“我們歐洲人真的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慨,歐盟主席圖斯克更是直言:“有了美國這樣的朋友,還要什麼敵人?”簡言之,“美國優先”邏輯将使整個世界的制度規則受到傷害,進而影響到人類迄今為止積澱下來的文明根基——國際道義。


二、高度重視“美國優先”對中國帶來的挑戰


目前,國内外學者大都認為,特朗普的保守主義做法将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災難性影響。“美國優先”邏輯以及美國的單邊主義做法嚴重破壞現行的國際規則,也必然會給我國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美國優先”邏輯體現了美國的“戰略焦慮”,由此出台的遏制和敵對政策将成為中美關系健康發展所面臨的巨大障礙。一些美國學者認為中國是美國“天然的對手”,因為一個強大的中國可能威脅到美國的世界霸權。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利森說:“隻要中國不放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就将繼續挑戰美國在各個層面的統治。如果中國成功了,中國将取代美國成為東亞的主導力量。除非美國願意把自己重新定義為‘非第一’的存在,否則美國人将對中國的崛起感到越來越不安。”一份《美國政界意見領袖涉華輿情報告》顯示,近一年來,部分美國政界精英對華态度越來越強硬,特别是在貿易政策方面,有的學者甚至認為,中國對美巨大的貿易逆差已經造成了美國的“全民性經濟焦慮”。這些言論也進一步刺激了美國國内的“遏華”“反華”情緒的滋長。許多人發現,盡管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很多問題上不一緻,但是在“遏華”問題上是完全一緻的。特朗普政府已經鐵了心把中國定義為“戰略對手”,此前中美兩國領導人所積累下來的相互信任遭到巨大損耗。有學者甚至認為,現在的情形是自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來中美關系最差的時候。

貿易戰的長期化将給廣大民衆的心理帶來不良影響,由此導緻社會輿情複雜化且對我國意識形态安全帶來消極影響。對于美國蓄意發動的貿易戰,我國民衆的态度較為一緻。對貿易戰的結果,許多人認為特朗普終究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同時,也有少部分人表現出悲觀主義,聲稱“中國沒有成本優勢與美國對抗”,“目前能夠左右世界的隻有美國,這個現實我們必須要接受”,“如果你現在還說‘不怕戰争’,那是一種虛張聲勢”,“真正的朋友恰恰是經常公開争吵的、互相怼罵的”,等等。這些論調值得警惕。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但是和平必須建立在國家之間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當貿易戰被強加在中國人頭上的時候,懼怕是毫無意義的, “亮劍”是唯一的選擇。


三、應對“美國優先”邏輯的策略選擇


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施政綱領是與其“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标密切聯系的,在他看來,中國是阻止美國“再次偉大”的關鍵因素。因此,特朗普的“美國優先”邏輯及其蘊含的“零和博弈”思維,勢必會給中美關系帶來負面影響。對此,我們必須加緊研究,并從戰略和戰術層面有效應對。

第一,建立最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維護國際規則的公平正義。從性質上講,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及其一系列政策,都是與當今世界的發展大趨勢背道而馳的。其奉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是一種典型的逆全球化思潮,其崇尚的單邊主義和實力外交有悖于現行的多邊主義争端解決機制,其“美國優先”邏輯本身就蘊含着對其他國家利益的冷漠和輕視。基于此,要激發起世界各國對“美國優先”邏輯的清醒認知,并在行動上開展積極合作,建立最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共同應對“美國優先”所帶來的挑戰,維護國際規則的公平正義。在此過程中,要做好預案,謹防西方國家之間相互妥協而出賣他人利益的行為。

第二,大處着眼,小處着手,進一步推進和鞏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就中美關系而言,既存在結構性的矛盾與競争,也存在密切的互利與合作。我們應緊緊把握中美關系的戰略大局,直面特朗普政府最為關注的貿易逆差問題、朝核問題、反恐問題。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針對各種議題的預警機制和應急方案,以防不測之需;另一方面,要發揮公共外交的作用,通過多種途徑在中美之間建立起溝通與互信的橋梁,不斷夯實兩個大國的關系基礎。

第三,順勢而為,推動國際組織與國際秩序的變革與創新。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建設性參與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進程,積極應對各類全球性挑戰,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穩定。積極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主渠道地位,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

第四,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特朗普之所以敢于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大棒,完全倚重于美國超強的綜合國力。中國要想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把重點放在增強國家綜合國力上,既包括軍事、經濟等硬實力,也包括精神狀态、價值觀、社會治理理念等軟實力,此外還包括良好的國際聲譽、融洽的國際關系等。為此,一要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增大生産力的總量。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民生建設,不斷提升民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夯實黨的執政基礎。三要加強國民精神教育和社會輿情引導,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國民的精神力量。四要大力發展國防保障力量,為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提供可靠的軍事保障。

(作者:李遼甯 海南大學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教授;來源“紅旗文稿”公衆号)

  • 掌上官微
  •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思政客
  • 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