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院學子受邀參加“中國社會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

發布者:劉莉萍發布時間:2019-08-30浏覽次數:625


(通訊員  張慧仙)在舉國即将迎來歡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史上著名的“魁閣時代”80周年之時,由中國社會學會主辦,雲南大學承辦的中國社會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于713日上午在雲南大學東陸校區慶來堂開幕。本次年會的主題為:“回溯與前瞻:社會學與中國社會變遷”。年會吸引了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與科研機構近2000名專家學者齊聚雲南大學,共襄盛舉。永利研究生張慧仙受邀參加了本次學術年會。

此次論壇為期兩天,分為開幕式、年會主題報告、分論壇主題研讨、閉幕式4個階段。在開幕式上,雲南大學黨委書記林文勳對全國各地專家學者和來賓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中國社會學會會長李友梅教授回顧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指出中國當代的社會轉型是國内外因素相互影響下多線程互動的複雜進程,中國社會學的重要任務是要建立一套可以實際地認識當代中國社會變遷和社會轉型實踐脈絡的理論與方法,從而可以真正辨識中國社會變遷和社會轉型的實踐曆程及其豐富獨特性;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培林研究員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對中國社會正在發生的深刻轉型進行了系統而精辟的總結。之後李培林、李友梅、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洪大用、雲南大學副校長楊澤宇和雲南大學趙力中教授共同為巨幅油畫《魁閣時代》揭幕。

開幕式的主旨學術演講環節,由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光金研究員主持,北京大學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謝宇教授以“家庭背景、教育成就與社會流動:中國文化的作用”為題,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張靜教授以“70年與40年:社會組織結構的變化”為題,雲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何明教授以“魁閣時代社會科學中國化的實踐”為題,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馮仕政教授以“互聯網時代的群體行為與社會治理”為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田豐研究員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網絡虛拟共同體組織行為的社會學分析”為題分别作了主旨演講,分享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

開幕式後,本次年會的73個分論壇圍繞中國社會變遷、中國人口問題、中國現代社會轉型等重要問題展開深入研讨。每個分論壇都設主持人與評論人,多名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研讨主題作了精彩的主旨發言。在“鄉村振興”分論壇中,永利研究生張慧仙同學圍繞參會論文《以特色小鎮推進鄉村振興——以山西省大陽古鎮為例》進行了發言,從一個具體的古鎮出發探讨促進鄉村振興的旅遊發展途徑,并結合自身感受提出古鎮發展建議。

在閉幕式上,主辦方宣布優秀論壇、優秀論文獲獎名單并頒獎,同時還舉辦了第六屆陸學藝社會學發展基金會“社會學優秀成果”獎頒獎儀式,并發布了第五屆中國社會學會好書推薦書目。中國社會學會會長李友梅教授做總結發言,處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交彙期,中國社會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将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們必須堅持以開放的心态,擔當起曆史賦予我們的責任,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社會學創新之路。


  • 掌上官微
  •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思政客
  • 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