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兼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院長于2022年3月28日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網的文章,刊登全文如下: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面臨的重大現實任務和時代課題。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要立足時代,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加快構建具有理論闡釋力、現實說服力、傳播影響力的中國話語體系。
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之源
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理論基礎。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就在于我們勇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并用以指導實踐。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将“堅持理論創新”作為黨百年奮鬥十大曆史經驗之一,不僅突顯了理論創新在推進黨的偉大事業中的關鍵作用,也揭示了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奧秘所在。
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構築思想之魂。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恩格斯說“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着的理論”,這句話概括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種科學理論的根本特征——發展性。縱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一段在批判中實現理論創新的曆史。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同時,通過理論創新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理論形态、思想内涵、語言特點,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展現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滿足實踐之需。實踐是理論之源,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正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源動力”。科學把握不斷變化發展的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曆史進程中,我們之所以能夠不斷推進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在于能夠始終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從而賦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竭動力。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結合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需要,用鮮活豐富的中國實踐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飛躍。
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回答時代之問。時代是思想之母,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向内看、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又向外看、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不僅要系統回答“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又要以寬廣的國際視野和深厚的人類情懷,高度關注和積極回應涉及全人類命運的全球性問題,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不斷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是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重中之重
馬克思指出:“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具有科學性和徹底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意識形态話語權的本質和核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态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的有序推進,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得到持續深化,源源不斷地為中國話語體系建設提供價值引領、學理支撐和話語支持。
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中國話語體系建設提供政治導向,發揮思想引領作用。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思想,中國話語體系作為思想理論體系的外在表達形式,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中國共産黨領導。當今世界,各類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頻繁,國際思想文化領域鬥争深刻複雜。意識形态領域理所當然要由馬克思主義占領,否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就會趁虛而入。
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為中國話語體系建設提供學理支撐,豐富意識形态話語供給。中國話語體系建設不僅需要國家政治權力提供外在保障,更需要通過理論權威合理闡釋社會問題、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我們積極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通過理論創新實現政治性與學理性的統一,用學理道理哲理講好中國故事,為話語體系建設提供學理支撐,加強話語内容供給。
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能夠優化中國話語表達,強化話語效果。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能夠以具有實踐性、時代性的話語形式将原創性、時代性、抽象性的理論邏輯轉化為更為直觀的生活邏輯,形象生動地講清當代中國發展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推進馬克思主義大衆化,發揮凝聚思想共識、價值共識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打造帶有中國印記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提升用理論話語講中國故事的能力,讓中國觀點變成世界語言、成為國際共識,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建設的實踐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曆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建設思路,既為我們在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話語體系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也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推動力量,要勇于立時代潮頭、通古今變化、發思想先聲,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建設更具引領力和凝聚力的中國話語體系貢獻力量。
加強學科建設,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内涵式發展。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主導地位、提高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凝聚力和引領力的重要任務,也是一項重要戰略工程。我們要積極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引領,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學科為支撐的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既要準确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内涵和特點,也要抓住學科發展中的基礎性、導向性和戰略性問題,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提升學科建設的科學性、思想性和學術性,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内涵式發展。
加強學術研究,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闡釋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需要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體系,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于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解釋力,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學術解釋力、吸引力、影響力。要深入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準确把握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邏輯、曆史邏輯和實踐邏輯,重點是要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的科學研究和學理闡釋。同時,要以開放的心态,積極與哲學社會科學的其他學科交流對話,主動借鑒其他學科建設的曆史經驗,敢于并善于回應當代社會提出的問題和挑戰,實現學術研究與解決現實問題的有效結合。
發揮學者作用,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力。全國各大高校既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力軍,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主要實踐者。作為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體,高校肩負着培育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任。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充分發揮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中的重要作用,堅持政治、學理和大衆的有機統一,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支撐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不斷增強思政課話語體系的親和力、感染力、解釋力和影響力,從而實現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頭腦,不斷增強中國話語體系的影響力。
原文鍊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509750462888636&wfr=spider&for=pc
原文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