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的重要論述,引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入新階段。《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出台,标志着我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規律性認識邁上新台階。理論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把握“大思政課”的内涵外延,從主體維度、方法維度、價值維度出發,善用社會大課堂,講好大思政課”。
主體維度:善用“大思政課”要凸顯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基礎地位。“大思政課”理念是在進一步辦好思政課的要求下提出的,“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在質、量方面都有提升,同時,“大思政課”對教師隊伍要求更嚴,标準更高。善用“大思政課”首先要抓好教師隊伍這一直接主體。要引導教師堅持問題導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大思政課”本質上是講理論、講信仰的課程,要善于凝練真問題,進行理論闡釋,找出學生中存在種種問題的症結所在。此外,“大思政課”是思政課向社會場域的延展,旨在構建思政課的“大師資”,在抓好專職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同時,積極吸納社會要素參與思政課教學。引入社會教學主體,實行思政課特聘教授、兼職教師制度,選聘優秀地方黨政領導幹部、企事業單位管理專家、各行先進模範、名師大家加入思政課教師隊伍,讓航天員、英雄人物、運動員、志願者、一線勞動者等社會主體登上講台,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同講思政課的良好局面。
方法維度:善用“大思政課”要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大思政課”實施以來,思政課 建設的社會資源不斷增加,學校、家庭、社會等實踐場所逐步多元協同,新媒體、新技術、新經驗催生了思政課新樣态,課内與課外、校内與校外、線上與線下等教育路徑走向多維融合,這是“大思政課”的“大體系”。善用“大思政課”的“大體系”需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系統觀念,提高系統思維能力,把握好“教學有法”與“教無定法”的辯證關系。綜合運用情景式教學法、分衆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專題式問題鍊教學法,把受衆的滿足度和獲得感作為教學設計和教法選擇的基礎,讓理論說服人,講好思政小課堂。要真正實現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針對學生專業特征、心理情況,積極利用學校特色,按照思政課的标準和要求,進行課程資源轉換,将社會成員的價值期待、鮮活的社會素材、豐富的社會資源納入思政課的課程設計與課程實施中,完成思政課對社會元素的采集、轉化及供給,在“兩個課堂”的結合中上好“大思政課”。善用“大思政課”的“大體系”還需要堅持守正創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該隻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應該是觀察認識當代世界、當代中國的立場、觀點、方法”。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善用矛盾分析方法抓關鍵,運用曆史分析方法抓主流,運用比較分析方法驅迷霧,運用階級分析方法理思路。要堅持創新驅動,搭建“大平台”,把“大思政課”擺在教育信息化的突出位置,充分發揮信息 技術對“大思政課”的賦能作用,通過信息化手段有效延展思政課空間。
價值維度:善用“大思政課”要堅持自信自立、胸懷天下。“大思政課”肩負着“鑄魂育人”根本任務,關系着“國之大者”根本使命。“我國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大思政課”教育的根本任務和價值旨歸,也是“大思政課”的“大格局”。善用“大思政課”,要堅持自信自立,“大思政課”建設的規律就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培育與引導的規律,要根據中國教育的國情和特點,立足“大思政課”縱橫多維的立體教學場域,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紮實開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動。充分發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發展、新成就,不斷充實必修類思政課内容,“既不能刻舟求劍、封閉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要堅定“四個自信”,從多維度、多角度、多方面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善用“大思政課”,要堅持胸懷天下,“大思政課”要講清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發展的基本規律這些大問題,必須要有貫通古今中西的大視野、大胸懷,思政課上學生會提一些尖銳敏感的問題,涉及深層次的理論和現實,“大思政課”教學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用徹底的理論、鮮活的案例回答學生之問、時代之問。
作者單位系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
本文系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課題“習近平關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重要論述及其原創性貢獻研究”(2722022EY025)階段性成果
文章轉載自《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年4月27日第0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