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黨的二十大指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我們 應當準确理解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價值意蘊,深刻把握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過程中落實好立德 樹人根本任務的極端重要性,深入探讨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黨的二十大報告;教育強國;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1]33的要求,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342023年,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2]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立足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1]34這一教育根本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反複強調要把立德樹人放在各級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設教育強國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和保障,立德樹人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務,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我們應當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新征程中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價值考量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這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黨中央作出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深刻闡明了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戰略意義。
(一)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
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确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1]21習近平就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遠景目标、路徑選擇等提出一系列原創性戰略性重大思想觀點,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國民經濟體系中,教育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為獨立部分,充分肯定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作出全面而系統的部署,為到2035 年建成教育強國指明了新的前進方向。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這一重大戰略部署,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發展規劃和遠景目标中先行貫徹落實的重要戰略, 是引導其他戰略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總戰略方向和目标發展的先導戰略,可以有效提高我國的國民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人才的原始創新能力,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關鍵的智力和人才支撐,為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教育交流,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在紛繁複雜的國際競争中赢得更大的主動權與話語權,提供所需的人才保障。
(二)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
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新型科技革命加速發展,新一輪産業變革加速演進,圍繞科技創新形成了空前激烈的國際競争場域。誰在新興科技領域占據優勢,誰在未來就擁有更多的國際競争力和話語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1]35黨中央對科技創新十分重視,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關鍵在于堅決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助力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而這一切的根本在于加強創新人才的教育培養。堅持走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為主的道路,建立人才資源核心競争力,全方位布局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教育、科技、人才強國建設聚焦的共同任務。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優化高校、頂尖科研機構的定位和布局,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科技人才,激發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提高創新型科技成果的轉化水平,能夠從根本上夯實創新之基,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三)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
随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赢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要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環節,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強大抓手。習近平深刻指出:“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 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3]這一要求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促進教育公平的發展思想。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堅持教育的公共利益價值導向,有針對性地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使新時代教育更加契合人民群衆期待,提高人民群衆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可以在更高水平上滿足人民群衆對教育的需求,從整體上提高我國國民素質,優化人力資本結構,有效破解貧困代際傳遞問題,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根源性支撐。
(四)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貫穿黨的百年奮鬥的鮮明主題。黨中央把教育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一主題牢牢聯系在一起,高度重視教育和人才培養工作。2014 年,習近平在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座談時提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4]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再次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5]2018 年9 月,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強調:“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6]突出強調了教育強國建設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性和決定性意義。教育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是民族振興的重要基石。從人類文明發展的宏觀視野來看,一個民族要想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還需要強大的教育實力作為支撐。當前,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而要實現這個目标,就必須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教育的内在要求,通過構建高質量教育現代化服務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助力,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凝聚人心、培育人才,激發中華民族創新創造生命力。
二、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必須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教育強國建設為立德樹人提供堅實基礎,全面推進教育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提供必要的教育資源和環境。立德樹人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價值,達成建設教育強國的目标。
(一)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這個“德”的内涵不僅包括社會公共道德,也 包括個人品德,更有服務人民、奉獻祖國的大德。隻有“立”住了這個“德”,“人”才能“樹”起來,才能成為國家和社會真正需要的“人”。習近平強調:“我們的教育絕不能培養社會主義破壞者和掘墓人,絕不能培養出一些‘長着中國臉,不是中國心, 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人!”[7]343自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8]35以來,習近平圍繞立德樹人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在目标原則層面,他在2014 年曾指出,應該“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9]142;他還曾明确表示:“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9]239在方法路徑層面,他曾在2018 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 就落實立德樹人提出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6個明确路徑[9]150-155;他還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0]在評價标準方面,他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11]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充分揭示了立德樹人的核心要義和時代價值,從根本上為我國教育事業沿着正确方向發展提供了思想指引。
(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題中之義
培養什麼人,曆來是黨和國家教育的根本問題。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 拔節孕穗期”“ 灌漿期”,在這一時期,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型,認知和情感仍未成熟,人生閱曆十分有限。加上消費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市場經濟中不可忽視的消極因素以及西方各種敵對勢力的思想文化滲透企圖,牢牢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産黨是執政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核心領導力量,處于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關乎黨的事業後繼有人,關乎社會主義制度的興衰成敗,更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習近平指出,立德樹人,就是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12]5-6。這是我國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和組織肩負的使命,也是評估教育成果的核心參考标準。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着力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正确認識時代責任和曆史使命,正确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将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是堅定不移地貫徹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必然要求。
(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黨開展教育的優良傳統
立德樹人是中國共産黨創辦和開展教育的核心思想,貫穿于黨的教育的全過程,并随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展。20 世紀 50 年代,毛澤東曾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3]272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成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初步确立時期立德樹人的主要目标。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14]35“,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14]190的“四有”新人。
“三個面向”和“四有”新人成為改革開放時期立德 樹人的主要任務。21 世紀初期,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立德樹人的重要性不斷凸顯。黨的十七大提出“: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15]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将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确立下來,體現了黨對教育本質問題的新認識,開創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進一步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5]。在2018 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進一步豐富了立德樹人的内涵,強調了勞動教育 的重要性,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 教育體系[16]。立德樹人思想是中國共産黨教育思想的核心,凝聚了黨的智慧和經驗,具有深遠的曆史淵源和時代意義。
三、建設教育強國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解決好幾個重點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科學謀劃、精密部署,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教育的内涵式、跨越式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我國還要解決好幾個重點問題。
(一)教育強國建設中人才培養首先要增強立德樹人的使命意識
習近平明确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體現到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建設各方面,培根鑄魂、啟智潤心。”[17]我國的教育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顯著特征是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守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并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因此,建設教育強國的首要任務是牢固樹立強烈的使命意識,全面審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教育的根本目标,将立德樹人作為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成果的核心指标。教育工作者自身必須牢固樹立強烈的立德樹人意識,把立德樹人貫穿于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全過程,一切工作理念、思路、方法和路徑都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來展開。同時,還須以身作則,真正踐行“立德”,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 強化服務理念,具備使命感和責任感,以紮實工作 推動立德樹人落地見效。
(二)教育強國建設中人才培養重點要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對于确保教育強國建設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進,具有重要意義。隻有堅決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具有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遵紀守法的人,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始終站穩立場,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祖國的未來寄托在青年學生身上,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能否永續發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能否順利實現。因而,各級各類學校應把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要位置。一方面,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充分挖掘并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着力破解思政課建設中的重點難點痛點堵點問題,講準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的本質道理,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加強黨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習近平曾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18]277 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要與時俱進,充分借助新技術、新媒體、新平台,創新工作方式與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教育強國建設中人才培養要着力解決好實踐育人的關鍵環節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人的認識能力和作為認識結果的知識都來源于實踐。實踐育人是基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而形成的育人方式,學生基于在課堂學習收獲的理論知識,通過特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學習觀摩、調查研究、志願活動等,在實踐中内化理論知識,增長學習興趣,發展個性和挖掘潛能。教育是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實踐育人符合教育的客觀規律,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對于人才培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育人可以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深刻領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識國情,了解社會,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作風,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因而,教育強國建設中人才培養要把握好實踐育人的關鍵環節。一方面,要建立實踐育人協同機制。構建政府、企業、學校、社會等多種主體共同參與的實踐育人共同體,樹立實踐育人共同體理念,使各方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實現過程同步、途徑互補與資源共享,形成實踐育人合力。另一方面,要搭建實踐育人平台。各地各校應深挖實踐育人資源,充分利用重大曆史事件紀念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公祭儀式等路徑,與各地實踐育人基地加強聯系,共同研發精品實踐育人課程,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實踐育人精品線路,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培養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提升品德修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在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22.
[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有力支撐[N]. 人民日報,2023-05-30.
[3]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上發表視頻賀詞[N]. 人民日報, 2013-09-27.
[4]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10.
[5]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 人民日報,2017-10-28.
[6]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N]. 人民日報,2018-09-12.
[7]習近平. 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8]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在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學習研究之十[J]. 教育研究,2022,(10).
[10]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09.
[11]習近平.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8-05-03.
[12]習近平.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3]毛澤東論教育(第 3 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4]鄧小平文選(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胡錦濤.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 人民日報,2007-10-25.
[16]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17]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着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N]. 人民日報,2021-03-07.
[18]習近平. 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作者單位分别為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武漢工程大學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
束永睿;胡秋梅.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新征程中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思想教育研究,2023,(07):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