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新時代青年的奮鬥狀态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走向,關系到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去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時刻,重溫毛澤東思想,用“永久奮鬥”的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奮鬥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939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向青年發出了永久奮鬥的号召:“什麼是模範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奮鬥這一條。”永久奮鬥,就是為了革命最終勝利,為了實現共産主義目标,要永遠地、徹底地、不加妥協地奮鬥下去,不僅自己要終身奮鬥,還要一代接一代地接續奮鬥。毛澤東還強調:“永久奮鬥,就是要奮鬥到死。這個永久奮鬥是非常要緊的,如要講道德就應該講這一條道德。”在革命戰争年代,無數青年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用生命诠釋了永久奮鬥的精神實質。新時代新征程,我們依然“要講道德就應該講這一條道德”,笃志笃行,永不言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态、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争力的重要因素。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知識、有道德、有擔當的青年為之奮鬥。”青年時期是最需要奮鬥的人生階段,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一場接力跑,需要包括廣大青年在内的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持續奮鬥、永久奮鬥。新時代中國青年要銘記“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要時時奮鬥、事事奮鬥、人人奮鬥,以永久奮鬥的精神狀态、永不停滞的前進姿态,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貢獻青春力量。
永久奮鬥,要有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澤東曾指出,模範青年“要有‘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這個方向是不可動搖的,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來堅持這個方向”。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們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征程上,廣大青年既面臨着建功立業的難得機遇,也面臨着各種壓力挑戰,奮鬥的道路注定不會平坦。新時代青年要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以不怕犧牲、奮鬥到死的氣魄,向無數革命先烈學習,立志為共産主義奮鬥終身,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信心,敢于突破小我舒适圈,将小我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大我,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
永久奮鬥,要站穩人民立場,厚植愛國情懷。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毛澤東曾指出,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隻有一個标準,這就是看他願意不願意、并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的工農群衆結合在一塊”。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始終堅持人民立場,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心實意拜人民為師,同人民一起奮鬥拼搏,讓青春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不懈奮鬥中綻放光芒。當然,是否選擇這樣的人生道路,根本上取決于青年個人的意願和内在動力。要号召廣大青年站穩人民立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而永久奮鬥,就必須找到強大的精神力量作為支撐,這種力量就是自古以來流淌在中華兒女骨血中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所謂“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青年的人生目标和職業選擇會有差異,但隻有把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融入個人奮鬥,讓個人奮鬥方向始終與黨和國家發展目标同向同行,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機統一。
永久奮鬥,要真抓實幹,要有真本領。不馳于空想,不骛于虛聲,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笃行緻遠,不負韶華,才是青春最美的寫照。永久奮鬥不隻是一個響亮的口号,其實質在于腳踏實地地完成好每一項工作、履行好每一項職責。在關鍵技術研發領域做出成績是奮鬥,在平凡崗位上努力工作也是奮鬥。真抓實幹,關鍵是要有真本領。逢山開路需有斧鑿,遇水架橋當有繩索。廣大青年一方面要多讀有字之書,用理論武裝自己,在學習中培養科學思維、創新思維,用曆史的、系統的、辯證的觀點去分析、解決問題,将自己的創新性思維與時代前沿理論對接,不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另一方面要多讀無字之書,走出校門,深入企業和農村,貼近生活現實,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學習真知識、提出真問題、解決真困難、實現真發展,在生活的錘煉中磨砺奮鬥的意志品質,增強實踐的真實本領。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是青年的時代。雖然我們已走過萬水千山,但仍要不斷跋山涉水。新時代青年應該珍惜時代際遇,孜孜以求、上下求索,發揚百折不撓、不畏艱險的奮鬥精神,在實踐中頑強拼搏、磨煉意志、勇擔重任、求真學問、練真本領,用勤勞雙手和青春汗水創造一個又一個新奇迹,以每個人的出彩人生書寫整個時代的燦爛輝煌,以昂揚的姿态,成長為一棵棵偉岸挺拔的樹,團結成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林。
(作者單位系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2722023DT005]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04日第5版